
新少数民族当代呓语
策展陈述
特邀策展人:顾雪
【关于“新”少数民族】
关于自己的民族身份,第一次有感知,是去新疆拍摄纪录片。当时和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回族人都有过比较深入的接触,每次在提及自己是满族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会柔化出一道亲密,我不知道这是否来自一种远古的连接,尽管在我成长的境遇里有关满族的记忆早已没了踪迹,而在这里,它似乎被重新开启。
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区别于主体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总称。每一个族群相对于汉族而言,在数量上相差十几亿,是真正数量上的少数。在族群的整体共性上,他们也有着区别于汉民族的信仰、文化和习俗。
2016年,我有幸和顾桃导演一起发起内蒙古青年电影周,接触了不少的少数民族导演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像。他们的作品给我的感受和以往关于民族的影像不太一样,不见了宏大的叙事,也少了民族符号的想象,这些影像和当下的每个人都可以产生联系,是对于身份的思考、情感的困惑,又或是日常观察。
《新少数民族当代呓语》我选择七部少数民族导演的短片,作者除了一位生于85年,其余都是九零年代出生。所说的“新”,是新一代的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和过去已是不同,他们有了区别于上一代的新感受。“当代呓语”是在当下的语境下关注日常,以及他们带有个体经验的思考,更像是自我的关照和对话。
此次展出的七部作品,更多的是导演们最初的尝试,我想展现他们在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是如何探索的。在这里我并不想去呈现一个特别“成熟”的作品,反而一个导演影像创作的开始,最初的实验、困惑、想象对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他们和他们的作品都很年轻,但未来可期。
【关于展览】
电影策展其实并不是我的专业,我的身份是一个导演,在做内蒙古青年电影周,我才开始接触这个方面。所以当我在策划一个电影展览时,更多的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出发,也会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个导演的私心。
人们在看完电影之后,和导演的交流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在新少数民族当代呓语影像展里,我把电影导演和电影作品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电影作者经验和感受的分享,将是在电影文本外的一次延伸,电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屏幕,作者的加入让我们从电影的梦幻里醒来时不那么失落,我们在电影之外的生活里找到了一种新的延续,还如此生动鲜活。
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我也不自觉地拿起摄影机,它成为了我观察和描写导演们的笔,我制作了导演的访谈影像记录。除此之外,我把展览设定为一个现实的空间,放置了对他们电影或个体成长有重要意义的物件,观众可以去触摸和感受。我还收录他们下一部电影的讯息。我希望通过这些展映,让观众能了解作者、记住作者,并持续关注他们。
现实和电影空间的交错,真实和虚构互文,这种电影内外的连接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当下少数民族的生活境遇,以及这些年轻导演的创作现状。五年之后,他们是否还会在拍电影?在拍什么样的电影?我是否有机会再给这几个人策划一个展览,去呈现关于电影、关于成长、关于少数民族的新的思考?
策展人
参展电影
所有电影可在11月15日至12月15日期间在线观看。
认识导演
本空间包含导演介绍、策展人视频访谈、导演私人物件展示以及其下一部电影计划。从作品到创作者、从影像世界到现实空间,此空间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这群新生代少数民族导演。
策展人手记
寻找雨果手记——森林 雪 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