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林外史”这个名字来自于“儒林外史”。给自己的专栏起一个名字很困难。我设想这个专栏不是发表高头讲章,而以学术随笔为主,因此希望给它起一个随意的名称。
“儒林”在中国是知识界的意思,就是儒生群体,指的是中国特色的的读书人们。这里将儒林换成菲林,在中国语境下形式上有接近之处,但在国外语境里似乎就要加以说明。菲林是film的汉译,这里代指电影,整体意思是关乎电影的一些非正式叙述。
英国作家中,我心仪于兰姆(Charles Lamb)、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等人的随笔,我想起毛姆有一本游记叫《中国屏风上》,英文名字是On A Chinese Screen,screen也有一个意思是屏幕的意思,取其双关之意,这个名字可以作为我这个随笔栏目的英文名。
外史也称为野史,我一直喜欢这个名字,在古代它指称野逸之人的个性化的非朝廷的叙事,它在中国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我在2012年策划过一个独立影像的展览,叫做“野生”,中国独立电影有其“野”的一面,它们如同历史书写中的野史,它们的叙事都在旁逸斜出地解构着正史,构造着自己所认为的真实的记忆。
这其实很难,也很难评判,尤其是在一个相对主义的文化气氛里。我这里,只希望尽量周全地记录我个人关于中国独立影像的思考的痕迹,记录一些我在场所见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