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冬牧场

朱靖江

年代: 2020

片长: 55分钟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冬牧场是一部带有人类学色彩的纪录片,所以更侧重日常生活的展现。但当地的前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诉诸感官的多样性,特别是牧业生产的自由气质以及哈萨克人就地取材的手工劳作,都带有独特的感官性。我依靠手持摄影…尽量呈现出场景的丰富性以及牧人劳作、迁徙的流动性。

 

导演简介

北大人类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导,民族志纪录片导演。拍摄《七圣庙》《冬牧场》《和光同尘》等民族志纪录片,出版《田野灵光》《在野与守望》《墨染马蹄香》《故乡回望苍茫》等学术、文化著作。

导演自述

近年来随着影像民族志这个领域逐渐被国内学者和年轻实践者所熟悉,一批批优秀的以明确的关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为目的的作品,尤其是非虚构作品,被生产制作出来。尽管,这些作品所属的类别还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对于这些作品的内容和魅力的一种更包容的审美方式在大众层面还悬而未决。其依然依靠文化作为影像所体现出来的巨大价值和创作者本身对于民族文化的深沉情怀,在‘影像’领域坚守着一片独特的意义空间和实践空间。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独具特色的关注重点之一。最早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为起点的影像记录实践在一代代后辈继承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侧面可以被认为体现在拍摄使用的设备上,一个侧面被体现在拍摄手法和技术上,一个侧面可以被体现在拍摄者和田野文化的关系上。而对于我们本次展览尤为重要的侧面是这些影像实践所捕捉和保存下来的特定的少数民族文化的随着时代变迁而缓慢而隐秘的发生着的‘感觉’变化,以及拍摄者自身在接触和融入特定的少数民族文化时自身,作为人类文化承载体,的‘感觉’形态,结构,性质在影像中的体现。 《冬牧场》是本次展览特别展出的一部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人类学影像纪录片。这部影片摄制于2006年,是由中国人类学家,影像人类学导演朱靖江教授在将田野地点定置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喀夏伽尔乡阿合牙孜沟冬牧场后,参与观察哈萨克族的冬牧生活过程中摄制而成的。影片既呈现出了哈萨克族人在传统和现代的过渡带生活时的中国式‘感觉’特征,也映射出摄制者自身在同一时期经历多种形态文化时被非刻意突出的,中国式‘感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