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酒楼

邱炯炯

年代: 2008

片长: 104分钟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广寒宫,月之意,嘉州城西一酒楼。  
 邱先生是大酒楼“广寒宫”的主人,颇好杯中物,对酒也有一套精彩的见解。酒楼的食客多是邱先生的朋友,不乏爱酒之人。酒过三巡,谈话中逐现生动;酒酣之后,引吭高歌;唐人李白诗酒如注,川剧名角王大爷即兴表演《太白醉写》,与诗仙同醉……不一样的表现,犹如三江化酒,大家畅游其中。   
四孃、五孃、大孃亦是广寒宫的主人,三姐妹一边打牌一边接受访问——从肥皂剧到政治八卦……朴素、生动、真实。在这个地方,牌桌是酒桌之外人们用于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这种富于感染力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人同样地生动,却多少有些自恋与矫情,因为这几个从小酷爱酒精和高脂肪、高胆固醇美食的年轻人已经听到了健康的警钟。真的要为此而放弃趣味吗?总之,比起上一代人,刚步入三十岁的他们有点尴尬。   
酒桌上,邱先生和他的朋友们玩笑般畅聊着生老病死的终点,津津乐道甚至带着憧憬。其实他们不是不爱生活,他们只是同样地爱着死亡——这种充沛的情感会一直很自然地代代相传吗?传给他们的儿子、孙子、重孙子……自然得犹如四季轮回,就像邱先生在《广寒宫赋》里所写:“日落西山,月上东墙;周而复始,永世恒昌。”

 

导演简介

邱炯炯的成长经历在当代艺术圈堪称“奇特”:两岁开始画画,三岁开始表演川剧(爷爷是著名的川剧丑角演员),在少年时代就确立了艺术家的梦想,并且 从未受到正统美术学院的改造,18岁辍学,即成为职业艺术家。   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邱炯炯的作品有着异于同龄艺术家的深沉感。邱炯炯最感兴趣的题材包括人物和腊肉,其中又以人物的肖像最为引人注目:层叠斑驳的效果中, 调侃诙谐的人物形象若隐若现。他摆脱了一般的肖像处理方法,用夸张变形和朦胧的笔触在对象与观众之间造成隔膜,但强大的张力又会把观众“吸”进去。在他的 艺术经历中,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邱炯炯常常从中外文学典籍中获得兴奋点和激扬的想象力,比如《茶花女》、《游园惊梦》、《不伤玻璃的光》(以圣经新 约为蓝本)等。   可能是自幼埋下了对电影事业的热爱,拍电影一直是邱炯炯的梦想。2007年,他完成了处女作《大酒楼》,这是一部关于父辈、酒、故乡和朋友的长约100分钟 的纪录片。在这初次尝试的黑白影片当中,“导演”邱炯炯个人化的影像叙事风格已初露端倪,但对于作者而言似乎更为重要的是,从青春期以来与父亲的对抗关系 被彻底终结了。第二部电影完成了邱炯炯对家族的记述,他用极具感染力的镜头追忆了祖父的演艺生涯,血脉的相承也使人们为邱炯炯一贯嬉笑人生的艺术视角找到 了解答。   邱炯炯在闪烁恍惚间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语境。正如他2008年个展的题目《怯青春》,有关青春与生命的瞬间记忆在作品中定格,恰到好处的沉重 感让观众下意识地流连于其中,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