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路朝天

张赞波

年代: 2015

片长: 95分钟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湖南的一个普通而平静的村镇,一条等待动工的省级高速公路即将穿过这里。因为这条造价高昂的道路,许许多多以修路为业的外地人和各种施工机械潮水般涌向这里,在接下来的三年多的寒来暑往里,他们将扎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获取利益,同时也洒下汗水与血水,甚至可能一不留神失去宝贵的生命。 随着他们的到来,当地的村庄和百姓也面临被影响被改变的命运:田地征收,房屋拆迁,庙宇重建,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经受微妙而持久的冲击。修路者和当地人,两个不同群体的生活和命运与这条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交织,偶尔冲撞,或喜或悲,或苦或乐。某种意义上,这条历经艰辛的道路是国家发展之路的一个象征。

 

导演简介

张赞波,独立纪录电影人,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后成立渐近线电影工作室,作品持续关注中国高速发展下的个体尊严与生存境遇。他也是一位自由的非虚构作家,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有非虚构著作。主要作品有纪录长片《天降》(2009)、《恋曲》(2010)、《有一种静叫庄严》(2011),纪录短片《得和路243巷28弄3号》(2010)、《红白蓝》(2011),以及实验短片《有名的火焰》(2011)《消失于青草、荒草与浮萍之上》(2011 )、《当谈论性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2011)等。主要作品有纪录长片《天降》(2009)、《恋曲》(2010)、《有一种静叫庄严》(2011),纪录短片《得和路243巷28弄3号》(2010)、《红白蓝》(2011),以及实验短片《有名的火焰》(2011)《消失于青草、荒草与浮萍之上》(2011 )、《当谈论性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2011)等。

导演自述

每次,我在行走途中,都会与一条条或宽广或狭窄、或平坦或颠簸的公路相遇,并最终被它们运向远方,抑或运回故土。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诚然,道路消弭了空间的阻隔,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成了商品和景观的交换,增添了生活的品质与速率,广度和深度。这是道路所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但我不认为这就是一条道路的全部。就像在一条看起来波澜不惊的河流的底层,既会有各种鱼虾和水草的生长,也会有暗流和漩涡的存在,在一条道路的背后,也一定会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想不到,陌生而未知的东西存在和生长着。同样是在旅途中,坐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我还会时不时与一些正在修建中的道路迎面相遇。它们或者置身穷乡僻壤,或者靠近繁华都市,却不约而同地展现了一条道路未加修饰的雏形:肮脏、杂乱、破碎、无序、原始、封闭……放眼望去,满目泥土,遍地废墟,一片尘埃;灰头土脸的民工们正弯腰在上面敲敲打打;挖土机或压路机在旁边轰隆不息地作业。如果是夜晚,一盏挂在高处的高功率灯泡会像明亮耀眼的太阳一样,照耀着这片白花花的工地,照耀着水泥灌地,尘埃升起,汗水渗出;将黑暗驱散的同时,又制造出新的人影幢幢。这样的「人造风景」起先对于一位行走者和旁观者来说,完全是一道独特而陌生的景观这些建造道路的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又将随着道路的延伸去往何方?他们所建造的这些道路,由谁掌控着它们生长的周期、轨道和方向?究竟连接着哪些此地和彼地?又会经过谁家的院落和坟冢? ……这些问题,对于与它们匆匆擦肩而过的我们,始终是一个谜。者、记录者,愿意花上几年时光去做这样的一次体验,去见证一条道路的从无到有、开天辟地,去纪录这些和道路有关的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总之,在完成我的处女作纪录片《天降》之后,我想再去拍一部讲述一些人和一条公路的故事的纪录片,我觉得它将成为一部名符其实的中国式「公路片」。